中原车市调查系列之二:20年资深车商撑不住了,新能源车冲击加速市场变局

/ 2023-12-07 15:14:02 / 分类: 资讯 / 阅读:99

“我要暂时离开了,干了20年,真的不舍,离开前跟老朋友们告个别。”最近,汽车圈相识十多年的老张给记者发来这样一条微信内容。 老张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过去的十多年凭借着出色的销售业绩,他的4S店曾屡次获得所售品牌“全国销售冠军”,然而近两年由于所经营的品牌未能及时转型,缺少新能源产品支撑,老张的店面经营也随之陷入困境,无奈选择了闭店退网。


从2019年的4.7%、2020年的5.4%,到2021年的15%、2022年的27.6%,再到今年10月达到37.8%,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在快速提升。10月份,河南省多个地市新能源渗透率甚至超过了50%。随着传统燃油车的市场空间被纯电、插混、增程等各种新能源车型抢占,市场终端的销售格局正在加速变化。

销量下滑:燃油车为主的车商不好过

“我们店从最初月销几十台,到月销量过百,再到后来月销量五六百台,‘全国销售冠军店’的奖都拿到手软。”令老张无法释然的是,他们这样一个老牌合资品牌店面,却在近两年车市变化中形势陡转急下,“感觉只是一瞬间似的,就像当年苹果手机开启智能手机时代一样,新能源智能汽车带来的这波市场变化来得太快了,快到不少传统车企还没来得及反应,市场份额就已被抢走了。”

和老张一样,不少以传统燃油车销售为主的店面,销量都呈现出明显下滑的现状。


虽然是周末,某自主品牌偌大的展厅内也只有寥寥几个客户。“平时一天进店的客流也就几拨,周末好一点也就十几拨吧。”店面的销售人员坦言,目前店内在售的车型全都是燃油车,“相较于竞品的插混,能挂绿牌,免购置税等,我们纯油车在产品力上就显得弱了些,所以现在销售做得比较难。”

“现在一个月就是百十台的销量,进店客流明显不如周边新能源品牌的店面。”某日系品牌4S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之前他们店平均月销量都在三四百台车,尤其是主力热销车型,在车市几大细分市场中都是销量排前几位的产品,然而现在跟以前已无法同日而语,“相当一部分客户被新能源产品分流了”。


“我们现在一个月也是百十台的销量,不好的时候甚至不到百台。”某合资品牌店面负责人直言,像他们这样店面销量断崖式下滑的,并不是个别现象,“当前市场整体不佳只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还是产品没有跟着市场变化的节奏,目前合资品牌中只要新能源转型方面动作慢的,终端销售店面普遍都是这样一个情况”。

来自乘联会的数据更直观地反映出这种市场的变化,10月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零售销量为76.7万辆,国内零售渗透率已经达到了37.8%,较去年同期提升7.6个百分点。


步步渗透:新能源车冲向主力市场

“11月份河南市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了50%。”某合资品牌河南区负责人坦言,“新的时代真的来了!”对于传统油车而言,这意味着燃油车的市场空间正在快速收缩,“僧多粥少”的局面会越来越明显,这必然会带来行业和品牌的真正洗牌。

“车市中10万元及以下细分市场,以及30万-40万元市场受到新能源冲击最为明显。”富达汽车集团广汽丰田品牌总监郝庆利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还处于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消费结构中,但随着越来越多新能源产品布局到中级车市场,其也在向这个体量最大的市场加速渗透。


乘联会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纯电动市场的A00+A0级经济型电动车市场崛起,10月A0级批发销量20.1万辆,同比增加13%;10月B级电动车销量16.4万辆,同比增长25%。

记者拿到的一组数据也表明,河南新能源汽车同样在A00级+A0级市场以及B级车市场占比相对较高,以A00级市场为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到了99%,A0级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去年的不足40%提升到了今年的54%,B级车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今年也达到了41%。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汽车消费体量最大的A级车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较去年同期提升了近10%。


“与此前‘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市场行情不同,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正在向‘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型转变。”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10万-2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正在迅速成为竞争最激烈,同时也是销量节节攀升的主流产品。

消费意愿:从“尝鲜”转向普及

JD.Power发布的2023年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显示,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连续六年上升,达到33%,较去年上升6个百分点。

“现在油价已经八九元一升,燃油车一公里的费用差不多要七八毛钱,新能源汽车要省得多而且不限行。”刚买了一辆特斯拉的戴先生告诉记者,他觉得家庭用车最理想的组合方式就是一油一电,电车主要城区通勤,出远门时则开油车,“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各有优劣势,我感觉这两者将会是一种并存关系”。


在90后小林看来,新能源汽车会成为车市的主流。“不仅仅是新能源驱动能源上更绿色环保,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将汽车真正地变成了一个移动智能终端。在车上可以遥控智能家居,只需要动动嘴,车子就可以自动帮你完成导航、调温度、听音乐等,更重要的是,智能驾驶辅助越来越先进,有的车在高速上基本上可以实现车辆半自动驾驶。”小林说,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科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感。

“对于新能源汽车,过去大家更多将其当作替换性用车,或是少数尝鲜者愿意购买,但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越来越高。”天行健汽车集团董事长李广亮表示,目前新能源的消费已经从之前“尝鲜型”向现在“大众普及型”发展。

曾就职多家汽车行业咨询公司的资深行业专家孙中锋认为,当前主流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新能源产品发展快速进入大众化普及阶段,“新能源汽车中端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将逐步蚕食此前由燃油车主导的家用市场”。


众说纷纭:两类车型替代还是并行

“目前车市的消费习惯变了,当越来越多人更愿意接受新能源车之后,再回头买油车的希望就不大了。”在长安马自达河南小伙伴总经理郭建峰看来,未来油车和新能源车的比例可能会降到四六分,但燃油车的份额再低也不会低于40%。

“国家的激励政策再加上新能源汽车相对燃油车有着较强的竞争力,比如技术迭代更快、智能科技更出色、使用经济性更高。”李广亮认为,尽管当前10万-20万元区间的市场还是燃油车的主场,但这种格局在2024年会迎来大反转。“在2024年,10万-20万元市场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占比可能会达到四六开甚至三七开,而这一价格区间的新车将以PHEV(插电混动)、REEV(增程式)以及BEV(纯电动)为主。可以预见,2024年会有更多的车企将现有车型通过插电混动和增程式的方式电动化,而对应的纯燃油车型将停止迭代。”


“按照目前整个的增长速度,未来三年可能会发生质的变化,2024年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度会突破40%。到2025年,有可能就会达到50%这样的一个临界点。”孙中锋则认为,当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大概达到50%的时候,会突破“洛希极限”。洛希极限是一个天文学现象,当两颗行星之间的距离达到了洛希极限,就会快速靠近。新能源车一旦突破50%的渗透率,那么油车可能会出现溃败的情况。“当然短期之内油车不会完全消失,但市场会不断萎缩,直至陆续消亡,大概在2030年。”


在2023第十八届中国汽车产业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也表示,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取代之势已经形成,原来制定的2035年新能源汽车超过50%的目标,很可能在2025年最晚2026年就会提前实现。

但河南威佳汽车集团常务执行总裁黄彦超认为,虽然现在新能源车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但电动车有电动车的优势,燃油车有着燃油车的长处。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并非取代关系,在未来会是一个并行的关系。

image.png


采访后记:

从之前的传统燃油车为主导,到现在和新能源产品分庭抗礼,这种市场格局的转变,令处于市场终端的汽车经销商更深切地感受到,这轮市场的深度调整与之前车市的起起伏伏已然不是同一个概念。

新的市场变局下,处于终端市场环节的汽车经销商最先感受到由此带来的考验,如何抉择、转型、破局正成为当下必须面对的最大难题。

“过去的20年,汽车行业经历过几轮起起伏伏,却从未让我萌生过退意。”老张说,可现如今却无奈地选择了退网离开,“缺乏新能源产品,现在店面的月销量只有几十台,而且毛利倒挂严重,卖一台亏一台。未来的新能源产品规划也不给力,我们如果继续耗下去肯定是‘失血过多而亡’。”在老张看来,与其这样不如及时止损,保存实力,待市场明朗后重新开始。

老张选择了“断臂求生”,更多的中原汽车经销商又在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记者将继续进行追踪调查,敬请关注。


声明 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本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