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一条来自朝鲜前线的消息: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高地遭受百余架敌机狂轰滥炸,全连战士壮烈牺牲……
28岁的常香玉听到广播后,悲愤难禁,一夜不眠。
次日一早,她便对丈夫陈宪章说:“咱俩是经历了旧社会苦难的艺人,是新中国让咱们挺直了腰杆。现在美国发动侵略战争,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打得很艰难,咱能不能为他们做点啥?”
当年,常香玉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和一副“金嗓子”,红遍开封。但旧社会“戏子”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可言,常常受到达官显贵、地痞流氓的欺辱,戏场多次被地痞恶霸捣乱,戏台也被军阀用手榴弹炸毁,甚至被逼吞金自尽……往事不堪回首。
丈夫陈宪章说:“以前哪个女艺人见到当兵的不提心吊胆的?可咱们的解放军他们看戏不光自觉买票,规规矩矩看戏,散场后还主动帮剧社搬道具、提戏箱。过去咱哪里见过这样的军队呀?”
常香玉很认同丈夫的话:“过去受的苦难太多了,现在这么好的生活不能丢了。俗话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咱们也得想办法为抗美援朝出份力!”
陈宪章说:“我们的武器装备太落后,美国就是凭着先进武器才这么猖狂的,要不,咱想办法为志愿军捐一架飞机?”
“好,咱就捐飞机!”常香玉一拍大腿做了决定。
常香玉夫妇决定通过自己创办的香玉剧社的义演,为志愿军捐献一架战斗机。然而,按当时的人民币币值,一架战斗机的价格是15亿元,这对一个小小的剧社可以说是个天文数字。
开弓没有回头箭。常香玉立下暂言:"这次捐献飞机义演,宛如战士出征,不打胜仗决不回还。"
常香玉拿出多年积蓄,又卖掉了香玉剧社唯一的一部卡车和自己的房子,作为捐献义演的基金。她把三个不满10岁的孩子送到托儿所,带领59名演员,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义演募捐的征程。
剧社宣布:所有的演职员不拿一分钱报酬,所有义演收入全部用于为志愿军购买飞机。
观众被常香玉的爱国热情所感动,踊跃地把自己的积蓄投入到募捐箱中,投入到支援抗美援朝的洪流之中。
一位河南的老大娘,走了几十里来找常香玉,非要把一篮鸡蛋给她。常香玉不收,老大娘生气了:"光兴你爱国,就不兴大娘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