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一国两制” 澳门实践有何亮点

/ 2024-12-16 09:34:16 / 分类: 闲聊 / 阅读:43
坚持并发扬“一国两制”实践的澳门特色,积极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国两制”在澳门实践的发展方向。澳门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把握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做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积极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可以为推动澳门长远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澳门回归25年来,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有效维护宪法和澳门基本法,在推进公共行政改革、经济适度多元化、推进社会民生发展以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方面取得了具有澳门特色的成就。“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理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的历程、总结具有“一国两制”实践的澳门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两制”在澳门从理论走向实践
“一国两制”使得中央政府依法对澳门行使全面管治权。中央人民政府任免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政府主要官员和检察长。国家领导人出席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主要官员的就职典礼。根据澳门基本法第14条规定,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防务。驻澳部队进驻澳门后,依照相关法律,履行防备和抵抗侵略、保卫澳门特别行政区安全的职责。中央行使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宪法在澳门的实施,修改基本法,决定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澳门基本法,备案和审查澳门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决定在澳门实施的全国性法律。中央还行使管理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支持、指导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等职权。为更好维护国家安全,2021年12月,中央批复决定在澳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立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和国家安全技术顾问并明确其职责。《维护国家安全法》《行政长官选举法》《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选举法》《国旗、国徽及国歌的使用及保护》等配套法律法规,确保全国性法律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得到正确和有效实施,为澳门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相关制度机制不断完善,确保澳门“一国两制”实践始终不变形、不走样,推动“一国两制”事业行得稳、走得远。
澳门治理水平逐步提升
澳门回归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确立了行政主导体制。澳门基本法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首长是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设司、局、厅、处。澳门基本法第4章规定了行政长官和行政机关的性质、职责范围、任职条件等,规定了行政与立法、司法之间的关系,并在附件一和附件二中分别规定了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重视并强调公共行政改革的重要性,推动政府架构合理化、行政程序简化增效、行政行为规范、公务员制度完善。何厚铧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时期,为澳门公共行政改革做了诸多基础性工作,这一阶段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制奠基和擘画的初期。崔世安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时期,在前者基础上根据国家整体发展大局需要,围绕澳门公共行政等进行了深化与调整。2016年12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来京述职的崔世安时指出,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积极对接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战略,制定了澳门历史上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体现了谋划长远的担当,肯定了行政长官的政府工作情况汇报。贺一诚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时期,大力推进以电子政务为切入点的公共行政改革,健全完善依法施政的制度体系,推动部门架构重整,加快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明确行政长官及各司司长的监督权限,实施员额管理,公务人员总数由2020年4月的32540人缩减至2024年9月的31712人,着力打造忠诚、担当、高效、为民的公务人员队伍。
澳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回归以来,澳门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区域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大大提升。澳门特区政府在施政初期提出了“固本培元,稳健发展”的方针,此后经2003年内地部分省市对澳门开放“个人游”等措施之后,澳门经济开始起飞。澳门回归20周年时,已经是澳门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名列世界前茅。2024年,澳门经济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稳步复苏,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2024年前三个季度,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约为3009.7亿澳门元,按年实质增长11.5%。2024年9月,澳门财政储备约6170亿澳门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435亿澳门元。2024年9月,外汇储备初步统计为2306亿澳门元。澳门特区经济的发展带来就业状况的改善,失业率较新冠疫情期间有明显降低。与此同时,澳门特区政府一直重视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至今已经取得新成效。2023年,中医药产业、现代金融业、会展产业及文化产业等4个重点产业的增加值总额390.5亿澳门元,较2019年增加 6.9%;博彩业占本地生产总值比重37.2%,较2019年减少14个百分点,重点产业占总体经济的比重逐步上升。

image.png

声明 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本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